2018年开始,中国车市结束了持续28年的正增长,进入深度调整期。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加剧了汽车市场的变革,疫情影响,消费者购车需求和消费能力短期内明显下降。
作为目前国内唯一一家产销规模突破2300万辆整车制造企业,受突发疫情、市场停摆等综合因素影响,2020年上汽大众的销量也出现明显下滑。疫情的停摆,对整个终端、对经销商,以及整个运行节奏都有很大的影响,放大了库存体量,因此2020年上汽大众将运营重心放在为经销商调整减压上,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终端的出货和盈利水平;此外,全球疫情导致芯片供应不足导致其下半年产能紧张,四季度部分车型出现停产。据内部人士透露,芯片供应不足的影响预计将延续至一季度末,尤其在1月,上汽大众多款车型仍然面临停产的情况。数据显示,2021年1月在终端市场,上汽大众的回暖趋势明显,累计零售16.5万,同比增长达13.7%,但受制于产能,1月批售量仅有8.6万辆。芯片供货不足的情况下,企业现阶段正根据市场需求优化排产计划,优先保证市场需求量较大的产品的产能。
跳出疫情的影响,与中国汽车发展捆绑紧密的上汽大众,其实很早就感受到了市场的波动,主动抓住节点进入一个盘整期,不再过分看重销量的增长,而将目光聚焦在高质量的发展路径上,以不断优化的产品结构,提升运营质量、用户运营的水平和完善的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为重,保证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车市深度调整期,加之疫情影响,消费者对私家车的刚性消费需求和换购需求被激发,尤其是换购需求的消费者,更关注于汽车品牌。加之现在购车需求的年轻化,对于年轻人来说,哪怕是第一辆车,哪怕自己还只是个新司机,也普遍会选择“好”一些的车型,对自己好一些恐怕是经历疫情之后的深深感悟。随着疫情的平稳,车市逐步回暖,主流品牌的汽车销量开始增加,尤其是大众、本田、丰田、别克等品牌的A+级车型,A+级以上高品质车型未来的市场前景向好。上汽大众稳步优化其产品结构。提升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从注重“量”向注重“质”转变,提升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相比于2019年同期中高级车销量占比为六成,2020年上汽大众中高级车型销量占比已经达到了72.9%。
上汽大众的品牌向上战略十分坚定, 接下来3年-5年整个产品线规划不是单纯强调占有率,途观X、ID系列、新凌渡,朗逸改款,途岳改款等,未来所有产品线研发重点都是定位上升。
2020是上汽大众的蓄力之年,在注重销量结构调整的同时严抓产品质量,上汽大众建立了完善的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覆盖了整个产品生命周期,涉及产品策略、技术开发、生产制造和市场营销等各个阶段。
在产品策划设计初期,质量保证部会同研发、生产、销售等核心部门同步开展工作,基于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要求、用户满意度等售后信息反馈,以及试验与生产质量分析等评估依据,共同制定新车型的质量目标,为后续生产制造明确质量的方向和标准。2015年,上汽大众针对产品定义、零部件设计等新车型前期开发环节建立的质保要求知识库获得了上海市重点产品质量攻关成果奖,该奖项是对上汽大众作为先进制造企业通过自主创新,不断推动质量技术水平、质量管理水平和质量总体水平同步提升,持续优化产品质量可靠性的肯定。
在产品的研发过程中,上汽大众运用丰富的实验和测试对产品零件和整车进行严苛的质量认可,验证其是否符合生产要求。在生产制造环节,上汽大众建立了完整的产品检验机制,通过先进的设备、精湛的工艺、精确的追溯和严苛的质保,确保整车在生产过程中达到设计要求的各项质量指标。
当产品经过线上线下检测,投放市场、交付消费者后,上汽大众对产品质量仍有追踪,通过收集售后服务信息,开展消费者调研,帮助产品有针对性的改进,使产品性能更加稳定,更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上汽大众依托完善的管理机制确保各类市场抱怨与质量问题得到快速妥善的处理,以此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
此外,除了公司内部的质量管控系统,上汽大众还针对外购件认可和批量供货建立了完整的供应商管理体系和评价标准,从产品、体系以及过程质量三个维度评估供应商的质量能力。上汽大众的供应商必须按照国际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以过程为导向,对供应商的原材料质量、内部生产过程等建立健全稳定的过程控制机制,从而确保其产品持续地满足国家法律法规、大众汽车集团技术标准和产品特有的各项质量要求。这是上汽大众全过程质量管理向供应商方面的延伸。
质量是上汽大众的生命。上汽大众始终以“在产品质量及服务质量方面代表顾客的利益”为企业的质量使命,以“精益求精,以精湛的制造工艺和卓越的内在品质成为行业典范”为企业的质量战略。上汽大众的高质量发展在助力企业蓄势待发的同时也在助力其在汽车产业中始终保持领先地位。